“趙錢孫李張王陳,好花一盆黎民情。一日三餐撫心問,丹心要學(xué)月月紅。”宋代文豪蘇東坡在徐州任上時,曾婉拒百姓饋贈卻獨收一盆月季,并以此詩明志。丹心者,赤誠之心也;月月紅者,四季常開之花也。赤誠之心當(dāng)如常開之花,經(jīng)霜不凋,恒久如一,歷久彌新。
根深方能花常艷。月月紅之所以歲歲芬芳,全在其根系深扎沃土,默默汲取養(yǎng)分。黨員干部唯有扎根人民,方能行穩(wěn)致遠(yuǎn)。楊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22載,帶領(lǐng)群眾將5.6萬畝荒山化作綠洲,臨終前仍惦記著“樹苗長勢如何”;黃文秀放棄大城市優(yōu)渥生活,把青春獻(xiàn)給百坭村,用生命澆灌出脫貧碩果,她的日記里寫滿了“要讓鄉(xiāng)親們過上好日子”的誓言。他們用行動證明:干部的丹心唯有深植人民沃土,方能永葆生機。正如月月紅離不得泥土滋養(yǎng),赤誠之心也離不開實踐淬煉。
守常最是見精神。世間百花爭艷,多是一時風(fēng)光;唯月月紅守得平常,方顯可貴。東漢楊震暮夜卻金,一句“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”震古爍今;明代海瑞一生清貧,家中僅余俸銀八兩、舊衣數(shù)件,卻撐起大明脊梁;清代于成龍“日食粗糲一盂,粥糜一匙”,卻治得一方百姓安居樂業(yè)。當(dāng)代“燃燈者”鄒碧華27年如一日堅守司法為民,病榻之上仍批閱案卷,臨終前最后一句話是“案子還沒辦完”。這些守廉者如同月月紅,不在花開絢爛,而在歲歲堅持。丹心之貴,正在這細(xì)水長流的堅守中。
無華自有真芬芳。月月紅不爭春色,卻暗香浮動。張桂梅以病弱之軀創(chuàng)辦華坪女高,托起大山女孩的夢想,她說:“只要我還有一口氣,就要站在講臺上”;林俊德埋名戈壁五十載,生命最后時刻仍掙扎著整理科研資料,直至力竭;袁隆平九十高齡仍奔波于田間,笑言“我的夢想是讓所有人遠(yuǎn)離饑餓”。他們?nèi)缭略录t般不慕虛華,卻在歲月深處沉淀出最動人的芬芳。真正的赤誠,原不必張揚,自有清氣滿乾坤。
丹心一片照千秋。明代王陽明有言:“人心本自樂,自將私欲縛。”廉潔從政的本質(zhì),不過是守護(hù)那顆赤子初心。從范仲淹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家國情懷,到焦裕祿“生也沙丘,死也沙丘”的為民奉獻(xiàn);從谷文昌“不治服風(fēng)沙,就讓風(fēng)沙把我埋掉”的錚錚誓言,到王繼才“守島就是守國”的樸素堅守——歷史長河中,那些真正被人民銘記的,從來不是浮華虛名,而是扎根泥土、不改初心的赤誠。
當(dāng)每個干部都能以月月紅自勉,不因歲月改其志,不因環(huán)境易其心,赤誠丹心必將匯聚成磅礴力量。丹心何所似?恰似月月紅開處,歲歲有清香。(龍鋼公司 李曉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