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漢鋼公司設備檢修中心燒結維修作業區,95后儀表自動化維修工羅騰的名字,早已與“精準”“鉆勁”刻在了一起。當高溫粉塵與精密線路在一線車間碰撞,他用四年時間在儀表盤的跳動數字與生產線的轟鳴中,寫下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成長答卷。
破繭:把“生澀”磨成“熟練”
“第一次接觸燒結尾氣分析儀,連參數單位都認不全。”2020年,羅騰初入漢鋼公司,面對復雜的儀表設備,他從一名“技術小白”做起。
將備件倉庫轉化為“練兵場”,數千種儀表型號、適配參數被逐一拆解、熟記于心;深夜的值班室里,西門子step7軟件界面常亮至凌晨,從電機正反轉的基礎邏輯起步,他逐行校驗代碼,直至指令能讓機械運轉毫厘不差。
2021年,身兼青安崗與備件管理員的他,白天攀附管道隨師研學,夜晚伏案梳理備件脈絡,僅一年便將數千種備件的“來龍去脈”爛熟于心。這份積累,為日后的技術突圍埋下伏筆。
實戰:讓“新手”蛻變成“能手”
“燒結臺車點火爐紅外測溫儀異常”深夜的燒結主控室,急報劃破寂靜。
羅騰攜工具包即刻奔赴現場,以“控制端溯源—現場排查”的邏輯鏈展開攻堅,排查PLC柜電源和隔離器,確認供電正常后,奔赴現場檢測插頭無信號,經線路排查發現高溫區線纜接頭因長期受力墜斷、芯線斷開。通過迅速壓接,加裝固定卡子分散拉力,半小時后,屏幕溫度跳回1080℃,生產線重歸穩定。
從“跟著干”到“獨立扛”,實戰已將生澀青春,淬煉成熟練擔當。
扎根:讓“細節”筑牢“根基”
對儀表參數的極致較真,早已刻進羅騰的工作習慣里。在參與脫硫脫硝一、二燒211、301、214、313鏈斗機電流采集項目時,他現場蹲守兩日學習圖紙,從信號模塊選型到線路走向反復推敲,把四臺鏈斗機的電流數據接入脫硝主控室畫面,還特意添加趨勢圖功能,方便崗位工對比分析設備運行狀態。
這種細節把控貫穿每個項目:主抽風機電流報警改造中,他反復測試定下閾值,既防遺漏異常又避免頻繁誤報;廢水配電室溫度采集項目里,他加裝熱電阻傳感器,將數據接入主控室并設報警,從根源避免空調故障損壞電氣元件。
“儀表數據差一點,生產決策可能偏一大截。”這句常掛在他嘴邊的話,正是對工匠精神的詮釋。
精進:用“創新”破解“難題”
在設備運維的前沿陣地,羅騰始終以創新為利刃突破技術壁壘。電除塵輸灰系統升級時,他深挖歷史數據劃定安全區間,在WINCC畫面增設固定標尺線,監控效率由此提升60%。
二燒電除塵脈沖電源變壓器突發故障時,整機更換成本高。羅騰加入搶修小組,與師傅協同排查線路、核驗參數,最終鎖定故障源于內部高壓薄膜電容損壞。他們開蓋掏芯換電容,從調試到試機一氣呵成,當日修復上線,創效7000元。
從青澀學子到“陜鋼杯”職業技能大賽“技術標兵”,羅騰在實戰中淬煉本領。他常說:“技術要把現場需求寫進代碼。”如今,這些帶著“現場溫度”的案例與修舊利廢臺賬,成為班組傳承的“活教材”,見證著他以創新破局、為生產護航的奮斗軌跡。(雷穎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