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鋼鐵行業承壓前行的關鍵階段,龍鋼公司煉鋼工序深入踐行“四種經營理念”,以“破局者”姿態,聚焦“理念重塑、機制激活、精益管理”三大維度,持續用功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。
理念鑄魂 錨定改革航向
改革的前提是思想的破冰。該工序以“四種經營理念”大討論活動為抓手,推動全員思想再轉變、理念再融入、行動再提速,將其作為聚力“提質增效、扭虧脫困”的指南針,徹底破除“等靠要”的慣性思維。
打破“煉鋼就是煉鋼水”的單一認知,樹立“每一爐鋼都是商品”的價值思維。將鋼鐵料消耗、熔劑消耗等13項關鍵指標與市場價格動態掛鉤,讓各工序算清“每多產1噸鋼賺多少、每浪費1公斤合金虧多少”的經濟賬。同時,建立“數據是第一生產要素”的管理共識,依托煉鋼一體化智慧管控平臺,接入爐溫、拉速、合金加入量等數百項實時數據,通過AI算法生成最優操作模型,替代傳統“經驗煉鋼”模式。7月份,通過硅錳窄區間控制、硅碳合金球替代硅鐵等措施,合金成本較計劃降低0.9元/噸。
機制賦能 激活組織活力
管理改革的落地,關鍵在機制創新。該工序推行工資總額備案制管理,深化績效考核制度改革,構建“四級指標穿透體系”,推動“要我干”向“我要干”轉變,讓“能者上、庸者下”成為常態。
針對崗位差異大、考核難的情況,為全廠105個崗位量身定制“一人一表”清單,涵蓋經營指標、安全指標、協作指標等,實現全員履職可量化、可評價、可追溯。每月公示考核排名與績效幫扶方案,結果與月度績效工資剛性掛鉤,真正做到“人人肩上有指標,干好干壞不一樣”。創新建立“主體爐機線、輔助單元、專業小組、關鍵崗位”多賽道“賽馬”機制,對成本、質量、效率等關鍵指標動態排名,實行月度獎優罰差;每季度按照“271”法則推進優化,后10%責任人誡勉談話,連續兩次末位者調整崗位;前20%團隊獲“專項賦能獎勵”,包括推優選拔、外出培訓等。今年以來,廠礦中層管理人員1人被免職、5人被降職,關鍵崗位22人通過淘汰或調整優化。
精準攻堅 破除發展壁壘
精益管理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具體問題的解決上。該工序聚焦指標短板和責任盲區,通過指標改進項目周提報和崗位承包制,推動管理重心下沉一線。建立“發現問題——提報——解決——驗收”閉環機制,每日晨會通報生產簡報中的成本控制、工藝波動、設備異常等問題,通過“一線辦公”“走動管理”當日協調解決可處理問題;對暫未解決的“卡脖子”問題,以指標改進項目周提報表形成解決方案,由專業小組聯合“會診”評審,次周總結復盤會通報項目完成情況。7月份,分廠班子成員、廠礦中層及聘任人員累計提報改進項目273項,其中轉爐終點碳溫雙命中率提升項目使噸鋼氧耗降低3m³,年節約150萬元。
精益管理的本質,是用“繡花功夫”做好每一件小事,用釘釘子精神啃下每一塊硬骨頭。煉鋼工序的精益管理改革,不僅改出了效率提升、成本下降的“硬指標”,更塑造了“人人講價值、事事求卓越”的“軟文化”。當精益求精成為習慣,企業便能在鋼鐵行業的寒冬里,淬煉出屬于自己的“火種”,照亮高質量發展之路。(龍鋼公司 劉玉)